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 爱国情,学术梦 | 西南联大历史精神的探索和弘扬

2018-04-01



爱国情,学术梦——西南联大历史精神的探索和弘扬


3月30日下午十四点整,社科学院大一学生“理论1+1”集中学习会在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举行。鉴于同学们对西南联大的浓厚兴趣,我院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西南联大精神的产生与传承”为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岗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并为大家作“西南联大精神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的专题报告。


会议一开始,分别参观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校史馆的学生支队代表依次介绍实践内容,三支支队与全体同学分享了在实践中的收获,介绍了自己的感受。


赴南开支队的代表说到:在这短短的半天时间里,我更加读懂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也理解了一次次伟大科学突破之下凝聚的坚韧与执着。如今的盛世离不开先辈的付出,也需要我们用自己对家国的热爱,用科学的知识,不变的信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观清华大学校史馆的同学在实践中得出:当年的条件如此艰苦,仍然走出来一大批学术人才。当年的留在纸面上,定格在图片上,何时才能放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看完书,做完实践,不应该仅仅只有一句“深深感动”,而是“我要行动”。作为一名清华学子,过硬的本领要有,理想信念也要有!


参观北大校史馆的一位同学得出了这样的感悟:校史馆记录的点滴都提醒着我们,西南联大已成为历史,但西南联大学子的民族责任感和对学术科研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历久弥新。烽火岁月里的文人风骨——那种深深的爱国之情与学术之风,是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应该具备的素质。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将爱国主义精神铭记于心,利用清华园优秀的学术资源,学习和发扬西南联大精神,做一个有益于党、有益于社会的新时代清华人。


活动进行中,同学们进行了观影活动,大家一起观看了《西南联大启示录》精选片段,对西南联大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随后举行了针对三校校史馆知识及《西南联大行思录》内容的知识竞赛,同学们按“一站到底”规则答题,答题优秀者陈岚被赠送了小礼物。


然后,同学们进行了自由讨论,王家园同学发言说:虽然当时物质条件很匮乏,但是人们都认为国家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现在也应对国家充满希望。黎明同学就西南联大学子的爱国情怀做出了进一步的补充。李昭苇同学就书作者张曼菱父亲与西南联大的关系做出了补充,认为张曼菱继承父辈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同学们继续围绕西南联大那些人物或事迹展现了爱国情怀或学术精神和作者张曼菱与西南联大的故事两个话题竞相展开发言,抒发自己对西南联大精神的看法。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岗为大家做了“西南联大精神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专题讲座,并与大家作了充分的互动和交流。张老师结合历史案例,跟大家分享了许多西南联大教授和学生感人至深的故事,张老师认为,对西南联大精神的理解要“回归历史本身”,要在中华民族寻求民族独立和“站起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去探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轨迹,要努力去“还原历史真相”;在充分把握历史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和挖掘西南联大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则的深刻变化后,张老师指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角色,青年学生应当要树立远大理想、让“小我融入大我”,以不变的信仰和永远的担当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同学们投入地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现场气氛活跃融洽。


本次理论学习,让同学们对抗战时期的国内国外形势、学术风气和学术政策、还有西南联大联合南迁决定的出台以及执行过程有了详尽的了解,体会到了国仇家难面前联大人的家国情怀、坚守和风骨。


与此同时,本次学习以大师巨匠和优秀作品为切入点,和同学们一起缅怀经典和经典背后的情怀,探讨物质条件极为缺乏的战争时期恰恰是学术界的黄金时期这一重要问题背后的原因。


理论1+1的成功召开对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精神自由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相信在社科学院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社科学子的思想精神定会迈向新的高度。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