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清华社会学师生学术沙龙第六期圆满结束

2023-11-02

清华社会学师生学术沙龙第六期圆满结束


2023年10月26日中午,清华社会学师生学术沙龙第六期在清华大学熊知行楼109会议室举行。在本次学术沙龙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王天夫教授以“焦虑社会及其根源”为题,为线上线下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赵一璋老师主持,社会学系孙秀林老师、郑路老师、晋军老师、杜月老师、李晓谕老师以及70多名清华大学的同学们现场参与了此次活动。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在线旁听了本次讲座。


沙龙现场


讲座开始后,王天夫老师首先谈到了“内卷”和“躺平”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社会行为,剖析了为何二者的根源都共同指向焦虑。进而,王老师深入介绍了焦虑的生物学来源。基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焦虑”是人们面对外部潜在威胁时产生的生理性应激反应,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人类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积极作用。


王老师进一步指出,除了自然环境中的威胁,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也会出现焦虑情绪。如果说远古时期人类的焦虑主要来自于对自然环境或其他物种的恐惧,那么现代社会中焦虑的来源则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因此,焦虑具有基本的社会属性。王老师认为,社会中的焦虑之所以越来越多,是源于对现代理性的追逐——“现代理性推着社会一直往前走,人们的心灵却感受到越来越多潜在的威胁和不安”。


沙龙现场


王老师从理性的起源与扩张讲起,为大家呈现了西方宗教改革以来工具理性战胜价值理性、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万物衡量标准的现代理性扩张过程。而在工具理性大获全胜的同时,现代社会也被关进了理性的“铁笼”。工具理性大行其道,使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不再重要,以各种排行榜为代表的优绩主义盛行,“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这些都会激发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并因此催生焦虑情绪。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的三大特征进一步推动焦虑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王老师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也是一个“加速社会”,同时是一个“不确定的社会”。“风险社会”概念是贝克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诊断,指人们在利用科技理性改造自然时罔顾效益之外的一切条件,反而制造出了新的风险并危害人类自身。同时,在社会整体的效率提升之后,人们节省下来的时间并没有成为空余的时间,而是被用于再生产和追求更高的效益,不断地追赶和提速,这也是“加速社会”的特征。就如王老师所言,“如果我们真的想追逐理性和效率,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停止”。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也十分突出,这体现为人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拓展、认知范围不断增加,但能够掌握的东西却越来越少。这种不确定性的成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社会的反身性——人们作为有能动性的社会行动者,会根据变换的社会情境决定下一步的行为,而其他人也会紧接着重新调整自己的行为。于是“一旦评价的标准确认下来,人们马上会根据这个标准来制定自己的策略,此时评价的标准已变得毫无意义”。


沙龙现场


分析了现代社会中焦虑的成因后,王老师进一步分析了焦虑的可能后果。王老师认为,焦虑情绪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引发相应的社会行为。基于速度和确定性两个维度,王老师将焦虑社会的社会行为分为“弃疗躺平”“保守收缩”“盲目发泄”“激进内卷”四个类型,目前年轻人常见的内卷和躺平的社会行为,便是其中的两个代表。


既然焦虑已经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那么身处“焦虑社会”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王老师指出,首先我们应认识到,焦虑是印刻在基因中的生存回路和应激机制,也是人类的固有情绪,因此无需“为焦虑而焦虑”。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在数字技术极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参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智能如何产生、如何运转、有何特征。“对于人类心灵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重要”,这很可能推动社会科学在新时代的创新与突破。


沙龙现场


现场的同学们根据讲座内容和自身的学习研究经验,提出了若干富有意义的问题:焦虑是否会成为社会分层的新机制,会对社会不平等产生那些影响?面对焦虑社会,我们能用何种方式应对以找到一个相对自洽的状态?在不同国家、地域或社会文化中,焦虑社会的表现是否存在不同?王老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回答,并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探索。本次沙龙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