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纪念张祖道先生诞辰100周年 | 一位有社会学自觉的摄影家

2022-11-20


纪念张祖道先生诞辰100周年 | 一位有社会学自觉的摄影家



张祖道是一名摄影家,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不同于那个年代大多数的中国摄影人,他既不是专拍领袖的“红色”摄影师,也不是风光摄影师。在他的镜头下,留下了大量简单真实、质朴珍贵的社会调查影像,在中国摄影史中留下了一串特立独行的脚印。2022年是张祖道诞辰100周年,值此百年之际,谨以此缅怀这位有着社会学自觉的摄影家。



张祖道,摄影家,1922年生人,1945年入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就读,师从潘光旦、费孝通,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9年参军,1952年起任《新观察》杂志摄影记者。1985年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1987年离休,现居北京。2007年出版影集《江村纪事》。

1922年一个寒冷的严冬,湖南浏阳东乡的小山村里传来一阵婴孩的啼哭,张祖道便出生于那个贫穷动乱的年代。1944年4月,他辗转至云南昆明准备投考西南联合大学,先以打工维持生活,之后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开始接触摄影。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最初建于1926年,陈达、吴景超、潘光旦、李景汉、吴泽霖、费孝通等大师都曾先后在这里求学任教,每个人都有着极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社会调查经验。张祖道幸运地从潘光旦、陈达、费孝通等大师那里学到了现代社会学理论以及“知行合一”的精神。“摄影”虽然不是社会学系的专业课,但照片对研究社会的意义不言自明,张祖道的影像和当时的潮流颇有区别——既不是辅助政治的宣传照相,也不是吟风弄月的沙龙摄影,而是社会学理念原则下的记录摄影。



两年昆明的“联大”生活,让他经历了抗战胜利前后发生在这座“民主堡垒”内外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随着抗战胜利,西南联大重新分为“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张祖道也和老师同学们一并“北归”。1946年8月,他先是跟随陈达教授进行了三个月的“上海工厂和劳工状况调查”,回到北平进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继续学习后,他又用积攒的生活费淘到了一台旧的韦尔塔(Welta)蔡司折合式120照相机,由此开始用摄影记录中国社会,留下了大量珍贵、平和并富有人文内涵的图像。


求学清华 摄影纪实



回到清华园,张祖道拍得最多的就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几乎所有的游行他都留下了记录。与此同时,张祖道和另外两位同学孙同丰、朱世鈜组成了“清华周末摄影社”,他们拍摄学生的生活,也靠出售校园风景照片作为拍摄成本的补贴。摄影还是张祖道赚取学费和生活费的唯一渠道,在学校那几年里,他“从没有向家里要过一文钱”。在社会调查实习课中,张祖道凭借自己的相机,拍摄了诸如“天桥杂耍”“厂甸庙会”“雍和宫打鬼”等一系列反映社会现状、民俗民风的纪实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老北京”的珍贵绝影。



1949年3月,张祖道和212名清华同学一起穿上军装,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正是有了摄影的一技之长,他被选入中南军区《战士画报》社,成为一名军事摄影记者。


师从费老 五访江村


1946年,张祖道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到二年级之后,开始上费孝通、潘光旦、吴泽霖先生的专业课程,研读工业、农村、城市等社会经济状况,课余常去老师家中聊天和讨教。


费孝通一家欢聚在胜因院39号(1948)


早在1935年,费孝通和妻子在广西考察时,就已经开始意识到影像记录的作用,拍过一些瑶族的照片。后来费孝通找到张祖道,让他回去继续做社会学,但张祖道认为自己力不从心,费老说搞摄影也行,摄影也是社会学的一部分。1954年和1957年,费孝通到内蒙古草原和江村(即江苏昊江县开弦弓村)考察,都特意带上他的学生,此时已是《新观察》的摄影记者张祖道同行,让他专门拍摄照片。1957年重返江村的考察,费孝通除了要求张祖道把所有类型的农具都拍摄下来以外,没有给他布置其它“作业”,全凭张祖道对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去捕捉感兴趣的场景。张祖道依然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拍江村的变化,于是在他的镜头下,既有完全靠手工养蚕、缫丝的乡村“生丝经济链”,也有割草养兔补贴家用的农村儿童,还有充满古风的“包裤”和“战裙”、靠烧柴草的“老虎灶”。再后来的1982、1994、1996、1999年,张祖道先后陪同费孝通回到江村考察、记录,用一枚小小的镜头记录下开弦弓村几十年来的历史巨变。


费孝通和老乡翻看英文版《江村经济》扉页(1957)


费孝通和调查组在开弦弓生产队计算农副业收入(1957)


协助潘老 川鄂行脚


1956年,潘光旦前往四川东南和湖北西南对土家族进行了识别调查,他向《新观察》杂志社“借用”张祖道协助摄影。这次湘西北调查一共走了42天,除去头尾到武汉和长沙外,潘光旦、张祖道等人共访问了自治州10个县中的7个县,整天穿行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高山低谷中。张祖道在这次调查中也拍摄了大量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日常用品,例如汲水、喂猪、赶场、筑堤、喊号子、抽闷烟、跳摆手舞等等。


潘光旦在湖北巴东县调研(1957)


土家族调研时,潘光旦参加四川酉阳老人座谈会(1957)


社会学系校友大礼堂前合影,后排左一为张祖道


张祖道纪实摄影的珍贵之处,正是由于他社会学专业的特殊身份,使其照片具有“视觉人类学”实践意义的独特价值, 这种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摄影技术和图像见证。社会学专业的知识背景带给张祖道先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拍摄当中他时刻在体味着对象的生活状态, 并善于从实际生活普通的瞬间场景里发现新的兴奋点,从而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大量与众不同、朴实深刻的民俗图像。



参考文献:

[1]付爱民. 视觉人类学的先行者[J].中国摄影家,2007(01):22-31.

[2]张祖道.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

[3]张祖道摄. 江村纪事[M].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

[4]袁帆. 张祖道:有社会学自觉的摄影家[N]. 北京晚报, 2022-1-6.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