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2020中国社会学年会“金融与民生福祉”分论坛圆满召开

2020-09-21

2020中国社会学年会“金融与民生福祉”论坛圆满召开

2020920日上午8:30中国社会学年会“金融与民生福祉”分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拉开帷幕。本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授、青年学者30余人参与线上会议会议同时通过学术志平台进行直播,通过直播参与的观众达到1600余人次。大家“云上”同聚,共同探讨中国金融社会学学科建设以及金融与民生福祉相关问题。论坛总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开幕式、论文讨论上半场和下半场。


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金融与民生福祉分论坛部分参会嘉宾线上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主持郑路首先对论坛各位参与者表示感谢和欢迎,在简要汇报论坛组织过程之后,还代表论坛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杨典研究员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随后,本论坛的最初发起者、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特聘院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彭华民发表开幕式致辞,彭华民从自身的学术经历开始,阐述了自己同金融与民生福祉的渊源,通过分享费孝通先生在重建社会学时的学科建设思路,对金融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论坛主办单位之一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李国武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李国武从金融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角度,对金融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金融社会学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论坛学术探讨上半场由李国武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惠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齐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赵思博分别代表各自作者团队就金融社会学相关的议题发表了学术演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向静林分别就论文做了精彩点评。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惠云分享了题为《城市流动和跨区域实践: 亚太平洋国际都市中华人女性专才的空间流动》的研究,研究立足在亚太平洋区域内的几个国际金融中心,通过考察50名华人女性银行专业人士的生活轨迹,探讨职业女性在全球跨国金融办公网络的链接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她指出在全球专注流动的阳光面的同时,必须同时关注在城市流动和跨地域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齐麟代表其研究团队分享了题为《中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影响家庭金融素养吗?基于CHFS2017年数据的分析》的工作论文,研究发现家庭成员教育、收入和资产对金融素养的影响显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家庭金融素养相关。这项研究考察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各因素对家庭金融素养的影响,为参与金融市场的社会成员提供了防范风险和有效增加资产的建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代表其研究团队分享了题为《流动经历、社会信任与县域企业的互联网融资》的最新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融资在县域创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小于民间借贷和银行信贷这两种传统融资渠道,流动经历可以促使县域创业者使用互联网进行融资并扩大互联网贷款在企业负债中的占比。指出在县域层面鼓励返乡创业的背景下,加快互联网融资体系建设对于破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赵思博代表其研究团队分享了题为《健康状况、风险态度与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实证研究》的最新研究,指出健康状况越好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越大,偏好风险的家庭更倾向于进行金融投资,女性在风险偏好家庭中的金融市场参与率和风险资产占比更高。这项研究为解释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可行措施。

论坛学术探讨下半场由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湘树主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彭倩、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蒋理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向静林、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讲师周玲、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谢晓霞和博士研究生周博分别代表各自团队就金融社会学相关的议题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艾云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分别就上述研究做了精彩点评。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彭倩代表其研究团队分享了题为《金融素养与家庭财务脆弱性》的最新研究,指出金融素养的提高会显著的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金融素养的作用效果体现为风险缓冲效应、风险分散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家庭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投资组合分散化和信贷约束缓解来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在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国民金融教育,优化家庭资产配置,更好地引导家庭适度、合理负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蒋理慧代表其研究团队分享了题为《网络结构与个人求助线上众筹》的最新研究,指出信息扩散网络对筹款的影响是异质的,其规模的扩大能够提升筹款完成度,其密度的提高能够增强动员捐款能力,其离散程度的扩大对筹款有负向影响。这项研究有助于大众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社交媒介在大病众筹中的作用,并为个人求助众筹项目发起者、众筹平台如何更好地通过干预信息扩散网络以提高项目完成率提供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向静林代表其研究团队分享了题为《地方金融治理的波动问题——基于金融社会学视角的分析》的最新研究,指出自下而上的金融市场演变会影响自上而下的治理机制切换,自上而下的治理机制切换会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波动,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波动会影响地方金融市场的演变轨迹,三个层面前后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形塑着地方金融治理的实际状态。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讲师周玲分享了题为《小额保险与弱势儿童风险保护——以心智障碍儿童保险保障项目为例》的最新研究,研究以针对残障儿童的小额保险作为发展性儿童社会政策与服务的一个特例,基于对心智障碍儿童面临的多元风险梳理,对心智障碍儿童小额保险项目运作情况和价值开展全面调研和分析,从保障机制、增信机制和投资机制三个维度思考和总结小额保险如何助力构建解决儿童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谢晓霞及其研究生周博分享了题为《公众的抗逆力对财务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新冠抗疫期间的调研数据分析》的最新研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新冠抗疫期间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对财务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抗逆力的担当性、控制性、坚持性、挑战性对财务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性别和婚姻状况对抗逆力及其各维度对财务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出显著性,在男性和未婚者中,抗逆力及其各维度对财务幸福感的影响方面更强。

会议最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做了简要论坛结语,首先对全体与会师生、参与论坛组织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会议各方致以衷心感谢,并对金融与民生福祉论坛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参与到金融与民生福祉相关议题的研究中,共同推动金融社会学学科发展、促进金融社会学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在全体与会学者的热烈掌声中,第二届“金融与民生福祉”论坛圆满落幕。

此次论坛首次采用“云上”形式举行,虽然无法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但依然挡不住大家高涨的热情,“云上”直播的形式有利于学者们进行实时交流,赋予了论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属性,同时对于论坛线上宣传工作和金融社会学学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金融与民生福祉”论坛为中国金融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论坛各主办方将继续通过研究项目和论文专著、会议和论坛、课程和讲座、国际国内和线上线下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金融社会学持续稳步发展。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