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向阳:韦伯与AI齐飞,质性共量化一色——“计算理解”范式下的社会研究新路径

韦伯与AI齐飞,质性共量化一色
——“计算理解”范式下的社会研究新路径
以关于评教大数据的研究为基础,从韦伯理解社会学理论出发,将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判别式模型、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均视为社会研究方法的数字化延伸:前者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捕捉评教文本语境语义,结合 SHAP 值量化 “负责”“幽默” 等特征对评教结果的影响,实现韦伯 “理解” 理论中 “平均意义逼近” 的规模化落地;后者借助 LoRA 微调技术适配评教垂域,生成符合语境的评论文本并通过构建语义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完成 “理想教师画像” 等质性挖掘,延伸了 “个体意义解读” 与 “理念型构建” 的研究逻辑。讲座重点阐释双模型如何形成 “量化解释 — 质性补充” 的协同闭环,最终落脚于 “计算理解” 范式对质性与量化研究二元对立的突破价值,揭示其通过技术工具实现韦伯 “理解” 三层目标统一的方法论创新,展现该范式在社会研究中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的新路径。
主讲人:毕向阳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主持人:李晓谕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时间:2025年9月23日 19:00
地点:清华大学熊知行楼109
主讲人介绍

毕向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06届博士校友。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研究方法、城市社会学、心理健康与数据科学。担任《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编委,获国家减灾委征文一等奖、《社会学研究》优秀审稿人等荣誉。开设社会研究方法、R语言数据分析等课程,出版《潜变量建模与Mplus应用·进阶篇》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发表《重大自然灾害后社区情境对心理健康的调节效应》等论文20余篇,参与《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等30余项课题研究。
讲座背景
“百年新声”系列讲座既是清华社会学系百年系庆的核心部分,也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眉山天府新区基地建设探索的重要环节。本次讲座为社科学院探索强化博士生必修实践基地建设系列活动第三期。本场讲座不仅具有方法论上的创新价值,更将为校地合作实践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与技术路径,为推动计算社会科学在地方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