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清华社会学师生学术沙龙第2期圆满结束!

2021-12-06


清华社会学师生学术沙龙第2期圆满结束!


2021年12月2日中午,清华社会学师生学术沙龙第2期在清华大学熊知行楼109会议室举行。清华社会学系罗家德教授带来了题为“复杂社会系统与社会计算:一个新理论与新方法的范式”的精彩报告,并与社会学系师生进行了精彩、深入的讨论。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学系景军、张小军、孙凤、何晓斌、李晓谕等多位老师出席并参与了讨论。本次沙龙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赵一璋主持,线上观众通过b站直播参与了此次活动,反响热烈。


在沙龙的一开始,罗家德老师指出了在讲座中将要强调两个问题,第一个 “强调”在于要纠正大众对于大数据和大数据研究方法的误解——最新的大数据研究已经走向了高度纵横的状态,然而大众对大数据的理解还停留在早期工程师们为了做出应用模型而使用大数据时期。第二个“强调”在于强调大数据研究促成的最大发展是在理论上的新突破与新发展,很多过去实现不了的理论都因为大数据而变得可能。在两个重点“强调”的内容的基础之上,罗家德老师将谈一谈自己的经历与反思。


罗家德老师首先谈到了自己关于“复杂社会系统”的“五个联想”,从“五个联想”出发,逐渐引入对“大数据与复杂系统”的讨论:第一个“联想”在于时隔四十年再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复杂系统科学”,气象学家开始使用大数据和电脑建模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现象,社会科学是否也会走上一条这样的道路?第二个“联想”来自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计量经济学当中的因果问题”,第三个“联想”来自于十四五规划与15年远景规划当中纳入的“管理学门”与“复杂系统管理学”,第四个“联想”来自于科技部与工信部的“复杂社会系统的治理”,其中包括了“社会计算、演化博弈、仿真数字孪生”等领域,第五个“联想”来自于“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建立。



罗家德老师简要介绍了“复杂科学”的发展史图,其中特别强调了复杂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在复杂系统的研究当中,如何把定性的、定量的、传统定量当中所谓的“二手数据”、静态的、因果的模型和大数据、动态建模整合到一起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便突出了使用“mixed-method”的重要。


接下来,罗家德老师从复杂系统理论入手,介绍了复杂系统背后的哲学性思考。复杂现象往往是简单规则的叠加,但是简单叠加的过程中又会涌现出新的现象,因此首先要找到简单的规则,另一方面要去找到简单叠加之后涌现出来的新性质,“复杂”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在不断涌现新现象过程中,来自于内部网络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不可消弭的。“复杂”的哲学还强调“两重性逻辑”,强调矛盾两极的统一与对立并存,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阴阳相融,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便是一种复杂思维。


罗家德老师指出,复杂研究是要取代“化约”的,然而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来取代化约,还要通过复杂的“方法论”来改变化约主义的方法。大数据研究与以往传统的量化研究相比,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大数据研究之前,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大多是静态的,且样本量有限,难以追踪到研究对象的动态变化,但是使用大数据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对象的动态模型,为研究带来极大的新的可能性。大数据与复杂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我们暂时还看不它的边间在哪里,仍然有极丰富的内容可以被探索。




复杂系统研究是一个极具包容性与融合性的研究领域,从哲学到大理论、中层理论,解释模型、资料验证,从定性到定量,大数据到预测,复杂系统研究的发展是一个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不断统合的过程,它影响到我们的工具开发和实务应用,使之都呈现出“大”的特征,大数据和复杂系统研究会是未来一个重大趋势,这个“趋势”的核心议题是包容与融合的,这样的任务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学科无法单独完成的,需要跨学科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因此便会出现“文科实验室”。


最后,罗家德老师总结道,复杂系统研究的趋势与文科实验室的建立,对于我们的要求在“包容”;对于人文社科的学生而言,当下减少面临的“危机感”最重要的方式,同样在“包容”。包容的重点在于无论自身的喜好和专长是什么——是定性、定量、统计、设备、大数据还是算法,在专长了自己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之后,还能不能和他人一起合作。目前的研究者常出现的问题在于太容易只做自己的专长,忽视其他领域的东西,在尚且不了解的时候就对其他的领域先行否认和批判。非常容易树立起壁垒,但是建立多元的对话却那么艰难。随着复杂理论的出现,我们要更重视不确定性,动态的,复杂的、整体的、涌现的、非常态的以及共演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大的统合。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