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赏音绘|他们在费孝通的小说中奏响“狂想曲”

2021-04-10



赏音绘|他们在费孝通的小说中奏响“狂想曲”


1935年,一位名叫费孝通的青年学子,从当时的清华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毕业,开启了自己的田野调查之旅。三年后,远在伦敦求学的费孝通,根据在太湖地区开弦弓村的实地调查,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于次年在英国出版,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江村经济》,又名《中国农民的生活》。


青年费孝通的照片


然而,1938年的那个春天,在修改博士论文之余,这位才思敏捷的学界新秀,竟然还抽空写了本英文小说。只是,这本名为《茧》的小说,却被长期封存于伦敦经济学院(LSE)的图书馆之中,直到2016年才被发现,并被翻译成中文于近期出版。


清和四月,水木华滋。在清华大学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的时刻,社会学系的同学们选择一起阅读费孝通这本唯一的中篇小说,来迎接这个特殊的时刻。

4月8日,在清华社会学系“赏音绘”读书活动上,一群年轻学子围绕这本小说引发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思想的碰撞与激荡。


读书会现场


这次读书活动首先由来自人文学院的钱昊智进行领读,她对小说《茧》的情节推动进行了整体介绍。从小说特殊的开场设计引出主体故事,讲述1936年,一群社会改革者来到太湖地区的乡镇上,建立起制丝的新工厂,以试图改善农民生活,推动乡村工业的现代转型和农民的现代化。这一社会实验给年轻的农村童养媳宝珠一家,从生活到思想上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同时,丝厂的出现,也遭到了以民间高利贷者史扒皮、旧丝行的代表储老板和赵老板,以及杨保长等传统势力的联合抵制,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与对抗。最终,这些充满社会改革理想的知识分子和被卷入到这场社会实验的中农民,都经历了彼此人生中一个巨大的变化。


接下来,参与读书活动的同学们就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从参与社会改革的吴庆农、李义浦、王婉秋,到卷入其中的农民宝珠、三福和张婶等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同学们将这一个个鲜活的小说人物,放到具体的小说文本和故事情节中,放到1930年代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开讨论。怀抱英雄主义乌托邦理想的厂长吴庆农;不断苦苦求索道路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左翼知识青年李义浦;在历史巨变中迷茫而追求现实王婉秋;走出乡土不断探索广阔世界的宝珠;被认为呆傻朴实的丝行学徒三福,他们的人物形象都在热烈的讨论中变得更加立体和饱满。


读书会的讨论环节


随后,大家从小说中对城镇和乡土环境的描写,讨论到费孝通对城市和乡村的一贯态度,再到谣言在乡民中抵抗和维护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以及乡土社会改造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这些进一步的讨论,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现代化变迁过程中,乡土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所经历的激烈和艰难的转型。


讨论的最后,大家将小说《茧》重新放回到费孝通的思想脉络之中,以期重新理解20世纪30年代的费孝通的学术思考,着重分析了小说与《江村经济》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这本小说寻找一个合适的定位。对于小说在新工厂和旧丝行的冲突之后,留下一个“房间被重新照亮”“我知道路了”的开放结尾,大家依旧没有寻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解释,也成为后续进一步探索和讨论的问题。



感受一下现场唇枪舌剑的讨论氛围吧!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