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时空的商品化--海峡两岸的案例

2012-02-28

(清华社会学 通讯员:李彩霞 李阿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工作坊“时空的商品化——海峡两岸的案例”于2012年1月3日-4日在清华大学“熊执行楼”211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在所谓全球“第三波市场化”的浪潮中,海峡两岸发生的土地、身体和历史文化的商品化过程,以及“社会保护运动”的反应形态、运作逻辑与面临困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邢幼田教授,台湾大学城乡所夏铸九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王振寰教授,台湾建筑师徐裕建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和边兰春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沈原、郭于华和王天夫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晓阳教授,以及来自台湾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诸多博士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工作坊,并进行了主题发言。 

工作坊分两个主题进行:遗产保护与都市社会运动。在遗产保护的主题中,边兰春教授就烟袋斜街的规划和保护为例,分析了目前北京旧城保护的现状、困境和出路;清华大学左晗以南锣鼓巷为例,以“增长联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北京传统胡同的商品化机制;台湾大学的薛孟琪、余映娴则分别以西安“曲江大明宫”的开发和世界遗产的选定为主题,讨论地方政府的开发逻辑与政治;王振寰教授对天津的租界演变为金融地景的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金融地景的治理与竞争方式;最后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对目前中国的城市保护趋势进行总结,同时王天夫教授提出规划师在历史文化保护中应发挥的作用。对比大陆的案例,台湾大学的夏铸九教授以冷战时期的台北山仔后美军宿舍保存为例,徐裕健建筑师以台北三峡、深坑、剥皮老街的保护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台湾在遗产保护中与大陆非常不同的做法,以及内在的文化意义。 

工作坊在1月4日进行了“都市社会运动”专题的讨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石嫣就都市中的食品安全运动就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并就“小毛驴”都市农场的实践进行了深入介绍;北大朱晓阳教授剖析了昆明城中村改造中的居民反抗,提出“物的城市化与神的战争”,将人类学意义引入进都市社会运动的研究;清华郭于华教授分享了北京业主维权的长期研究,深入探讨了居住的政治。

工作坊于1月4日下午结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邢幼田教授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沈原教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年度研究的方向与下一次工作坊的大致安排。(本站编辑:魏瑞)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